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财产与金融”分论坛
发布时间:2018-08-20 浏览量: 来源: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年8月11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财产与金融”分论坛如期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交流。

1.城镇化进程中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来自房屋拆迁的自然实验(研究者:刘宏、侯本宇方、陈斌开)

刘宏以房屋拆迁作为外在冲击建立自然实验,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145户拆迁户和3748户控制户研究了财产性收入提高对家庭消费、储蓄及就业行为的影响。在固定效应双重差分分析后发现,财产性收入冲击导致拆迁家庭储蓄率增加近1倍,耐用品消费支出显著增加132%,但是日常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以倾向得分分析作稳健性检验也表明结果可信。

参会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陆铭等学者就拆迁是否是自然实验、是否可预期、是不是一次性冲击、拆迁的财富效应是正向还是负向、货币性非货币性补偿等细节展开了热烈深入地争鸣和交流。

IMG_0047 

中央财经大学 刘宏

2.当乡村振兴遇到“离乡进程”的银行:银行地理距离影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吗?(研究者:蔡卫星、刘盛宇、邹新月)

蔡卫星以中山大学CLDS和CHIPS数据,结合银监会的金融网点数据,研究了农村的金融排斥问题。他认为金融排斥是世界性难题,“三农”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城乡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和金融为“三农”服务不充分。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整体上存在着“离乡进城”的趋势,并且对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三农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热烈探讨,大家纷纷发言,李实就“距离对金融可得性有显著影响”提出新的解释:农村金融问题是农业出了问题,不是金融机构不贷款;陆铭提出“从信息成本比用距离更容易解释现象”等建议。

IMG_0051

广东财经大学 蔡卫星

3.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研究者:易行健、周利)

 易行健通过对从2011年到2015年居民消费率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升,居民消费率也随之上升。以CFPS数据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的服饰、居住和日用品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显著促进了居民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及其他方面的支出,而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欠发达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刘宏充分认可异质性分析、稳定性检验后仍然稳定的研究结论。李实提出年轻人爱消费,同时喜欢数字金融,怎样处理这种内生性的问题;陆铭建议异质性效应可以采用更贴切的名词。新兴的金融现象激发了参会者的热情,会议结束后,与会者仍然就支付宝数据不能完全代表普惠金融数据、货币需求函数和消费函数、能不能找到外生性冲击等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IMG_006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易行健

上一条: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社会保障”分论坛
下一条: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婚姻”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