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医疗健康”分论坛如期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1.社会医疗保险和“价格歧视”——来自成都市的证据(研究者:臧文斌)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医疗费用空前增长。文章运用成都市2011年—2013年的医保局住院病历数据的10%和卫生局的医院数据匹配,设定计量模型探究保险与医疗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覆盖的患者的医疗支出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覆盖的患者高出17%,统计显著性为1%;保险类型和CV相互作用项的系数显示,对于CV的一个标准差增加,UEMBI患者将比URBMI患者多支付约13%。药品费和检查费在不同保险患者中的差异最大,诊疗费差异较小。
(西南财经大学 臧文斌)
2. The crowd out effect of subsidized health insurance expansions—Evidence from the URBMI in China.(研究者:田柳)
许多国家通过广泛的医疗保险补贴来实现全民健康保险,本文采用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库研究了补贴的公共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的挤出效应。通过利用城市-时间维度的差异,文章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城居保对城职保的挤出效应。文章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会减少企业提供职工医疗保险的概率。并且,这种挤出效应集中在私营企业企业、年轻企业和个体户中。本文一方面证实了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会挤出未补贴的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对于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做出了回答。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政府补贴的公共医疗保险产生的政府支出高于预期的财政支出。
(上海财经大学 田柳)
3.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与贫困(研究者:解垩)
文章使用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发生率、强度及其对贫困率变动的贡献,剖析了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与亲贫性问题,对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贫困退出时间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平均自付医疗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最穷家庭遭受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的程度最高;当使用较低的贫困线1.25$PPP时,3%-4%的家庭被视为极度贫困,把OOP从家庭消费中扣除时,贫困率上升到5%-6%,即通常算法中约有2%的家庭没有被计算在极度贫困中;当支付能力的参考点由总消费变动到非食品消费时,包括贫困率、贫困距、标准化贫困距、标准化平均正向超调贫困距等各贫困测度指标值均有明显增加;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变量影响着灾难性自付医疗支出发生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付医疗支出这种卫生筹资方式亲贫性在降低;灾难自付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强度、亲贫性及贫困退出时间均存在较强的城乡异质性。
(山东大学 解垩)
4.Son Preference and Women’s Health– 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研究者:邹红、彭争呈、徐宏)
已有文献较少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性别偏好对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因此,在“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中老年女性健康问题,有更特殊的意义。文章运用中国养老与健康调查追踪数据(CHARLS),建立模型来识别儿子偏好对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性别偏好会显著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会降低自评健康、增加患慢性病的数量和概率、增加抑郁的风险,但对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童年时遭遇的家庭层面男孩偏好也对中老年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性别偏好对农村户籍中老年女性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而对城镇户籍中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分年龄组的检验表明,性别偏好对50-59岁年龄组和70岁及以上年龄组女性健康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性别偏好对中国中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年龄上的差异。
(西南财经大学 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