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性别差异”分论坛

作者: | 发布日期:2018-08-20
 

 

20188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第二场“性别差异”分论坛在内蒙古大学经管楼116会议室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报告,同时互相评论、共同探讨。

1.内化的性别歧视:女性提出的期望工资低于男性吗?(研究者:郑燕巧)

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已然内化到自我预期层面,女性会提出更低的工资要求,且议价不积极,最终导致相同条件下被给予比男性更低的工资。本文利用智联招聘的简历数据匹配城市数据,考察了性别对工资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行业倾向、单位属性、婚姻状况等都不能完全解释期望工资的性别差异。即使在控制这些变量后,女性提出的期望工资显著低于男性。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价字数对期望工资性别差异有解释力,但不能调节性别和差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年龄较长、收入水平较低、在第二产业工作、东南地区以外的女性,更倾向在禀赋差异以外,相对男性提出更低的期望工资。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0812114603.jpg

(浙江财经大学 郑燕巧)

2.粮食种植、性别差异与农业现代化(研究者:冷智花、行永乐、付畅俭)

中国千年以来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模式已悄然改变,取而替代的是半工半耕和女耕男工农业发展模式,女性已经超过男性成为粮食种植的主要劳动力。目前,我国农户种植规模普遍偏小,且农村土地经营细碎化状况严重。农业劳动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变动,都会对粮食种植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女性接过农业种植的大旗后:粮食生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转换是否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分析证明:第一,从家庭粮食种植面积来看,与男性劳动力相比,女性劳动力管理的耕地面积更少;第二,从家庭粮食亩产价值来看,女性和男性的种植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第三,从家庭纯收入来看,以女性劳动力为主参与粮食种植的家庭拥有更高的家庭收入;第四,从机械化与专业化分工来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弥补女性劳动力在各方面的劣势,缩小性别差距,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家庭农业收入。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89010468187443540.jpg

(湘潭大学 冷智花)

3.性别差异与住房决策:来自CLDS的证据(研究者:王天宇、张传勇、顾伊丽)

1998年城市住房改革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住房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决策。在中国,住房决策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王天宇学者使用CLDS数据,主要分析关于家庭决策者的性别是否影响了住房的所有权,以及与男性决策者相比女性决策者是否会购买不同的房子等问题,发现对于有女性决策者的家庭、单身家庭和已婚夫妇来说,拥有更高的住房率,但随着出生群体的增加,这种差异也会缩小。本文对于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52072361404997071.jpg

(中国人民大学 王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