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举办“代际传递”分论坛

作者: | 发布日期:2018-08-20
 

 

2018811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分论坛“代际传递”在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分享和讨论了相关研究成果。

1. 收入地位是否能够形成代际传递?——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研究者:吕康银、陈漫雪、贾利雯)

改革开放40年,与劳动者相关的各项因素特征,都存在代际之间的影响问题。代际传递问题是跨代的动态变化问题,反映长期趋势及变化机制,其始于收入因素,扩展至教育、职业,并研究多维度影响的机制。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存在代际传递趋势?哪些因素影响代际收入传递?影响机制又是怎么样的?作者从个人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宏观因素研究收入地位的代际传递。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1)总体上,父辈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子代更容易改变自己的收入地位;(2)收入地位在代际间的传递会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3)代际收入地位传递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4)父辈家庭总收入会扩大代际收入地位差距;(5)持有金融性父辈资产能够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6)父辈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稳定性、职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因素对代际收入地位传递的作用在减弱。

(东北师范大学 吕康银)

2. 出生地在哪儿真的重要吗?代际流动性与空间固化(研究者:章韬、潘艳)

在现代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会有影响。作者认为出生地混合了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并且会对个体的工资情况产生长期影响。就中国而言,户籍制度限制劳动力的迁移,行政干预也会使公众的制度产生错配,教育禀赋空间的扭曲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这些状况的不同,导致代际流动的运行混合了地区的特征。

作者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工资受个人能力、教育程度、父母性格、出生地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出生地会影响劳动力市场并产生工资溢价,出生地起始工资反映了地区间的不平等,并导致了对当前工资的负面影响;(3)出生地作为复合效应与代际迁移和空间差异有关,特别是与个人教育、父母教育、流动决策和当地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出生地对城乡居民、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产生了长期的差异化影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潘艳)

3.独生子女与代际传递(研究者:康传坤、文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代际流动性较低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的代际流动性相对较低、流动性变动趋势不太明确、教育对代际流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因此,公共教育支出和教育改革,以及计划生育等政府干预会影响代际传递。独生子女是否降低了代际流动性,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有待研究。

作者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了独生子女对代际传递的影响,分析了三个代际传递机制:人力资本机制,即父辈的教育水平越高,子代的教育水平也会越高;个人努力程度机制,即父辈的主观态度会传递给子代;社会资本机制,即父辈的社会资本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程度。研究发现独生子女身份会显著增强父辈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社会经济地位的正向影响,即独生子女会降低社会的代际流动性。

(山东财经大学 康传坤)

4.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代际教育流动吗?(研究者:梁银鹤、刘小鸽、董志勇)

计划生育政策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责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渐进式推行,第一阶段,1955–1960年代我国建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第二阶段,1970年代以自愿为主;第三阶段,1979年至2013年实施强制性的一胎化措施;第四阶段,201311月至今逐步放开二胎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会使家庭的有限资源集中于更少的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家庭对单个孩子的教育投入加大。作者使用“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对计划生育政策对代际教育的流动性的影响做出研究。

作者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了地区代际教育固化的问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计划生育政策会显著地降低家户的子女数量,这会使得家户对于已有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从而提升代际教育流动性。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推动了家庭内部子女“数量质量替代”的进行,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子女从而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减弱了社会层面的不均等。

(北京大学 梁银鹤)